一百三十八 暗访码头(1/3)
作品:《暗夜狼嚎》日军军港码头,码头外虽然只有一条街道,但这的人流却一点不比锦城街面上的人少。本来,在日军没把它征用为军港之前,这里并没有这么多的人流。只是,在日军占领锦城后,这里被征用成了军港,按理也不应该这么热闹,但因为连年的战乱,穷人要找一份差事糊口也真不容易,而日军的军港随着货物吞吐量的不断增加,而日军自己又不去干些搬运的苦力活,需要找一些满州人做劳工,久而久之,这里便汇聚了许多在码头上找活干的穷人。
另外,这军用码头还有个特殊性,因为锦城没有别处深水港,因此,出海或从海外归来的民用大船在别处无法进港,于是也在这里上下船,当然,这些船是事先在港口登记在册的,如果不在登记之内,这里是绝对不准靠岸的。而且,在这里上船的前,盘查的相当严格,没有船票是绝对进不了码头的。而下了船的的人,则是在日军两排端着刺刀人的士兵的特别仪仗队中间,被催促着走出码头。
随着在码头上找活干的人增多,相应的,为这些干苦力活提供服务的小吃摊,小酒馆也应动而生,于是,这里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
当然,能在码头上找到活干,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的。最初的时候,虽然日军需要大批劳工,但因锦城还不算日军的前沿阵地,因此,日军在这里的对满州人的政策还是温和些,一般不采用抓劳工的方式,雇佣的劳工都发工钱,而钱相对于当时能找的工作而言,这里的工钱还算高的,因此,来码头干活的人一日也比一日多起来。本来,开始的时候对劳工的盘查还相对较松,后来,人一多,日军招工的翻译官就开始挑肥拣瘦了。不仅要看起来强壮,而且还要求进码头干活,必须有当地政府发放的满州良民证,于是,在每天的早晨,就会有大批的劳工围在码头,举着良民证,争先恐后的往前挤,争取拿到一份工作。
银龙之前也因要接一批贵重的进口药来过一次码头,正好看到劳工们拼命往前挤的情形,当时,他曾为这些人从内心里感到悲哀和不耻,难道这些人为了一口饭吃,就都甘心情愿地为日本人当亡国奴了吗?不过,后来,银龙也理解了这些穷苦人的行径。必竟,人的生存需求是第一位的,都要饿死的人了,还要求他们有脸耻,有思想的话,未免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味。为此,银龙只能是无奈地叹口气。许多年以后,当银龙离开东北,在关内被人问及,东北的汉奸是不是特多时,银龙总会这么回答:“当局从来都没拿老百姓当国民来保护,还指望他们为当局献身,这公平吗?”
铁拐李带着小三子来到码头时,已过了当天招劳工的时间,因此,码头前没找到工作的劳工大部分都散去,只有几个不死心的还扒着码头大门旁边的铁丝网朝里张望。很快就有两个日本兵端着长枪冲过来,对着朝里张望的劳工哇啦哇啦地大骂着:“再在这里看,死啦死啦的!”于是,几个劳工赶紧跑开,躲得远远的仍不死心地回头看着。
铁拐李来到一个小酒馆跟前,说是小酒馆,其实也就是一张桌子四条长条凳,桌后摆着一只酒坛子,一个上了岁数的老者蹲在坛子边。当然,从远处就能知道这里是酒馆的标志是,在小茅屋前老者的身后一根碗口粗的木棍上,挂着一面写着酒字的破幌子。
“老张头,来壶酒,不要兑水的!”
听到这声音,老张头一怔,脸上带着愠色,眼皮也没抬一下:“俺家的酒,从不兑水,你要不放心,就请另找地方!”
“哈哈哈,多日不见,还是没改这驴脾气吗!”铁拐李笑着说道,人也坐到了木凳上。
“原来是你个老不死的,我说是谁敢这么说呢?怎么着,还没死呢?”张老头看到时是铁拐李时,忙站起身,因笑容而把本来就不太平滑的脸,挤成了道道的折皱。
“托你的福,还健在。不过你不用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暗夜狼嚎 最新章节一百三十八 暗访码头,网址:https://www.bqg25.org/12539/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