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37/wwwbqg25org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37/wwwbqg25org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第410章 汴州决战:终于来了!(2/4)_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_新吾爱文学网

第410章 汴州决战:终于来了!(2/4)

作品:《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愣神了很久。

棈终于理解了玄宗、杨国忠以及长安的诸公反应的原因。设身处地的想,如果不是郭戎站在后世的角度,他也很难做出安禄山会率先谋反的可能。

毕竟,硬实力放在那里。安禄山是拼不过常年把吐蕃、回鹘当孙子揍的西北四军的,尤其是整个大唐战线最西段的安西军和北庭军,两军加起来四万出头,却纵横西域,威震万里。

闻听安禄山起兵反叛,只要在第一时间封锁各地关隘,将叛军控制在山东,安静的等待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的援军抵达,安禄山就只有死路一条。

安禄山如果叛乱,除非趁着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之之前,凭借突然想,直插洛阳,兵进潼关,一鼓作气拿下长安,把李唐的皇帝赶出长安,让李唐皇室声名扫地,才有一丝可能的契机。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安禄山起兵之后,二话不说,带着十几万精锐,竟然真的直扑洛阳而来,一鼓作气,拿下洛阳。

棈洛阳失守,天下震动,如果这时候守住潼关,将叛军挡在关中之外,关键时刻,玄宗亲手为安禄山送上大火箭。

先斩高仙芝、封常青,强迫哥舒翰出击,葬送了二十万精锐兵马的同时,把一个个好端端的潼关防御战彻底葬送。

在破关之后,玄宗前脚说要死守长安,后脚带着杨玉环逃出长安,导致长安的朝臣众叛亲离,险些葬送了李唐一百多年的国祚。

只不过,对于整个安史之乱,郭戎印象最深的却不是这些,而是那场被称为冷兵器巅峰之战的香积寺之战。

香积寺之战,唐军以安西军、北庭军为主,其他唐军为辅,加上回鹘、大食雇佣兵组成的十五万精锐,其指挥者为郭子仪。

叛军一方,则是以河北叛军曳落河骑兵、岢岚军、经略军为主,加上部分回鹘雇佣军组成的十一万到十二万的兵马,其指挥者为安庆绪。

相比较其他战事,此战没有任何奇谋,偷袭或者是反水,就是一场堂堂正正正面战。

棈当然,也可以换一个方式,双方都使用了自己的计谋和安排,但是双方的统帅却兵来将敌水来土堰,见招拆招,硬生生的打出了这样一场华夏战争史上最为精彩的一战。

首先,两方的差距实在不大。兵力方面唐军略占优势,但是总体上算是大致相当。

在将帅上,安庆绪怯懦、无勇,但是安庆绪的两位副手李归仁,安守忠都是百战之将,在战斗的指挥上和郭子仪不相上下。

在战术方面,同样是以唐军为主力的双方也基本上是共通的。在装备方面,两支军队的装备,更是几乎没有任何的区别。

开战之前,叛军早已列阵于唐军的北侧,叛军将领李归仁率先出阵挑战,唐军前军迎击,击退李归仁所部,唐军赢得了头阵,信心大振,兵锋直逼叛军阵前。

棈叛军见状,立即调整了原先以进攻为主的战术,加强了阵前防御措施。

唐军攻击受阻,叛军全力反击,唐军阵线松动,自相惊乱,退下阵来,叛军开始跟进。

关键时刻,安西军大将李嗣业挺身而出,脱去战袍,坦胸露怀,手持长刀,立于阵前,在身旁几十名亲卫的护佑之下直接顶到了前排。

紧接着,便是李嗣业人生中,最高的时刻,只见李嗣业手持陌刀横刀立马,叛军当其刀者,人马俱碎。

李嗣业连杀数十人之后,叛军为之震动,稍稍退却,而郭子仪则利用李嗣业争取的时间,迅速调整部署,使得唐军方稳住了阵脚。

紧接着根据郭子仪的命令,李嗣业立马整顿队形,所率前军各持长刀,如墙推进,所到之处,无不披靡。

叛军将领眼见失败在即,随即他们命令潜伏于唐军阵营东侧的曳落河重骑兵出击,企图袭击唐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最新章节第410章 汴州决战:终于来了!,网址:https://www.bqg25.org/275642/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