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3)
作品:《修真之最炫民族风》【106】
半个月后,电视节目播出了,因为录制的东西比较多,所以分成三期播出。
第一期是关于山水的。在电视里,灌江村呈现出一片世外桃源的情景。连绵起伏的苍莽青山,高大的树木中间分布着成片的竹林、茶山,平时热销的榛子、笋干、茶油,都出自这山里。山脚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鱼儿在上边游来游去,岩石与石块底下,是一片又大又肥的螺蛳。河边的洲坝上果园里,鲜果已经缀满了枝头,眼看着就要成熟了。果园的更远处,是微风吹拂的稻花。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解说的嗓音缓缓的,就像是慢慢流淌的水。
第二期就开始说到灌江村的风俗。原木制作、刷上桐油的吊脚楼,翘起的檐角,精美的雕花。田间地头,楼上屋里,身穿民族服饰的村民辛勤地劳作着。记者走在路上,间或遇到背着竹背篓从大山归来的村民,总能得到一些零嘴。或者是野果,或者是一句“今晚我那里刚拔回了一些甜笋,晚上到我家吃饭啊”。到了晚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桌上摆着自己家酿制的土酒。透过镜头,几乎能感觉到灌江村的过山瑶族人热情好客的性子。
第三期,是完完整整的美食。美食从路边的野果,到山上的坚果、野果,再到洲坝果园里的热带水果。老而矍铄的村支书给记者数村子的笋子:
“清明前有水竹笋,手指那么大一根。拔出来去壳,拍扁了切成段跟酸头菜、腊肉炒,一下子就把腊肉的油腻吸走了,甜甜的酸酸的,好吃!清明过后有雪竹笋,用来跟鲜肉煮汤最好吃。到了初夏,有甜竹笋,用来熬汤很好吃的,甜甜的。夏天有黄竹笋,可以晒笋干,也可以做酸笋。酸笋跟大头鱼一起炖汤,酸酸甜甜,又开胃又消暑。冬天还有毛竹的冬笋,清炒也好吃,做汤也好吃!”
除了蔬果,当地还有自己养的土鸡土鸭土猪,味道比外边的好很多。记者说:“他们这里做的扣肉味道特别好,不甜不咸,味道正正好,特别香。我问了老乡,老乡说他们做扣肉不用外头卖的扣肉料,都是自己用胡椒粉、酱油、八角等等各种东西自己调的。这是祖传秘方,每家都是父亲传儿子,儿子传孙子,都是靠自己的手感,调出最细微的香味。”
省台的那个经济节目是周播的,三期节目播完都大半个月了,再加上前期的拍摄和制止,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一个多月。灌江集团早就闻名于省内了,大多数人在吃完灌江集团优质的产品之后都会好奇,这灌江村究竟是什么样子,才能养出这么好的土产。现在这个节目充分地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本来不温不火的节目一下子提高了收视率。
而且,提高的不仅是收视率,还有观众的胃口。
“啊啊啊——”黎敏嚎着他的软萌嗓冲应非池鬼叫,要不是他身在n市忙得要死,一定亲身冲回灌江村,抓着应非池的肩膀使劲摇:“非池!你怎么能这么对我!我和阿锐都没有吃过那么好的菜啊!那味道我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为什么不给我吃!为什么!你们……你们胳膊肘往外拐!唔唔唔……”
一只手忽然从背后冒了出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掩住了黎敏聒噪不已的嘴。罗锐冰冷俊秀的脸一片担心:“非池,这么安排采访真的没事?”
虽然看过电视节目,确认节目只是在拍灌江村的美景美食,上山也只是拍山拍水拍树拍草,回到村子就拍美食跟吊脚楼。一份节目还分成上中下三期,第一期播出的就是好山好水。罗锐心中仍然有些不放心,万一灌江村出点什么问题,整个灌江集团都要完蛋。他好不容易才挣得现在的成就和地位,可不想突然就没了。
“你放心吧。”应非池笑得温润和煦,“我们都检验过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已经让通明鉴入侵记者的电脑等设备,已经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修真之最炫民族风 最新章节第106章,网址:https://www.bqg25.org/32871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