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谜语(6/9)
作品:《剑来》来一次杀鸡儆猴。要将藩王、公卿的一颗颗头颅砍下来,再派遣修士将它们一一悬挂在各个小国的城门口,传首示众,这就是负隅顽抗的下场。>
一方觉得大泉文武,多有可用之材,有扶植的本钱,只要运作得当,弄个傀儡皇帝,>
会成为军帐的一大助力。反正年轻皇帝抛弃江山社稷,将国库席卷一空,逃亡第五座天下,刚好可以拿来大肆宣扬。>
大泉各大城池都已经戒严,只许进不许出,防止百姓任意流徙逃难,暗中被妖族引导、利用,冲散那些防线,最终酿成灭国大祸。>
不过斐然今天不是游山玩水来的,是要见个人。>
金顶观观主杜含灵。境界不高,元婴地仙,不是剑修,但是脑子很好用。>
冤句派观水台上的那个少年,遇到斐然,福祸相依一瞬间,原本有望跟随斐然一起登山修行,结果莫名其妙就死了。>
旧北晋州城那个最终被“自己”掐死的卢检心,遇到雨四,如果不是姜尚真插上一脚,反而有机会鱼龙变,大获福缘,成为一城之主还是其次,攀附上了雨四,外加一个以他观道的甲申帐木屐,简直就是最大的两张护身符,想死都难。>
斐然一直在反复思量周先生的那番言语,儒家学宫、书院太放权给世俗王朝了,不愿以铁腕收拢、约束人心。>
儒家三学宫、七十二书院,听上去很多,但是放在偌大一座桐叶洲,就只是大伏书院在内的三座书院而已。>
结果文庙还要约束书院君子贤人,不许太过掺和朝堂事,绝不允许书院儒生,当那各国幕后的太上皇。>
如此一来,各自为政,山上避世,高人厌世,将相公卿,多有沽名钓誉之辈,假道学排挤真圣贤。山上山下,各国各地,一盘散沙。>
只是斐然很好奇周先生的立教称祖,其根本学问宗旨,到底为何。>
如何能够彻底改变这种症结。>
光是妖族与人族以后的共处,就是天大的难题。>
至于周先生的真实身份,斐然有所耳闻。>
周密当然是化名,曾经是浩然天下正儿八经的儒生。>
根据师兄切韵的说法,周先生少年英才,学问极大。>
只是学问始终不被文庙接纳,一次与人论道之后,彻底灰心,这才远游蛮荒天下。>
这位读书人,为儒家文庙建言了一份“太平十二策”。>
第一,为天下读书人制定一部修身篇,大致上书院贤人,君子,圣人,分别对应家、国、天下。>
所有世俗王朝、藩属国的皇帝君主,都必须是书院子弟,非儒生不得担任国主。>
每一位书院山主,都应该是帝王师!>
君子贤人,担任国师。>
无论是三公九卿,还是三省六部,这些中枢重臣,同样都应该是书院弟子。>
每一座庙堂,都要设置一个官职,能够无视宫禁,负责详细记录一国君主、将相公卿的功过得失,作为书院三年大考。>
第二,杀绝浩然天下当下所有上五境妖族修士,地仙妖族一律被驱逐到一洲之地,严加约束。>
一旦有妖族跻身龙门境,必须在这前后,主动向中土文庙、各地书院报备,将“真名”记录在档案。>
这拨妖族修士,跻身金丹后,必须去辅佐各地山水神灵,保证辖境内百年的风调雨顺,主要是打杀作乱的鬼祟精怪,类似“县尉”一职,然后书院按照功绩,判断它们能否获封山魁、水仙,还是继续劳作百年,一旦晋升山魁、水仙,就等于是人间官场上的由浊流转清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剑来 最新章节第七百一十一章 谜语,网址:https://www.bqg25.org/48009/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