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混帐中的千岁(2/3)

作品:《帝国之大中华

“嘶…”

三人心头巨震,骇然相识。

“此子如别无他求,其心可鉴…”李鸿章放下电报叹口气说道。

“可惜不为我朝御用啊…”荣禄也被庞大的武器清单吓一跳。

“二位大人,他这是在为大西北买单,同时也在变相的向我们示威…然而我们不得不认清的是,现今俄国和日本倭寇已经看上我大清,我们需要这批庞大的军械。”满是复杂的袁世凯低头对着二大臣轻声道。

“北方不同于叛逆小儿占领的西南贫瘠和化外之地,我大清龙骨还是在这北方中央,而满洲更是我大清兴龙之地。唉…还是上报万岁吧!"……

当日,在西南军队向外扩张时,年仅17

的满清皇帝文治在御书房内平静的沉思着。

昏暗的御书房内,文治十指尖锐的指甲深深陷入腿肉之内,双眼内满是冲突怨气和怒火。

不应,他还是要强取大西北;应,龙颜何在?

不应,北大两大强敌眼看就要挖自己祖坟,自己却无力抵抗;应,得到大批量先进军械,能够有保住祖坟的机会。

“咚咚…”御书房外响起敲门声音。

“嘎吱…”红木大门被推开。

“老祖宗?”文治抬头一看,却是一直在幕后的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

爱新觉罗·奕訢,满清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三朝和硕恭亲王。本该在在官场明争暗斗而枯心力结的他也因为刘昊天的出现,让他无暇与慈禧争斗而是全力发展洋务。

如果说李鸿章是满清改革的总工程师,那他就是是真正的改革人,曾、左、李不过是桨手而已。是他拉开了满清由封建走向改革的序幕。而他本人也励志要从内忧外患的荆棘丛中辟开强国之路…为此他甘愿放弃触手可得的皇位来避开顽固派的锋芒。他将自己隐藏在慈禧巨大的阴影之下大刀阔斧,推进满清的改革。

有人称他为“鬼子六”,其实他是一位宽厚、坦诚的当家人,起码在现今大清最为艰难的时候他维系了大清罕见的向心力,无论改革派、保守派、骑墙派乃至“洋干部”,都乐于团结在他的周围。

“哈哈,知道么,看到亦云如此,本王甚慰…”看着文治龙袍膝盖处的血迹,奕訢异常的哈哈大笑。

“亦云呐,皇极老祖传下偌大个家业被我们这些只顾争权夺利的不肖子孙败得差不多了。如今能有一位忧国忧民、甘愿流血的皇帝。不说其他,就从亦云这份心,本王看到了大清再次兴起的曙光。”奕訢走到文治身边感慨与激励着。

“老祖宗,可是朕实在为难,如今北方猛虎豺狼,南方宵小不断,西北叛逆更是直接吞我大清基业。请老祖宗明示…”自登基以来,文治可以说是痛苦不堪,一切都是那么的糟糕和让人狂抓。

来回在御书房走动的老王爷停了下来,背对着文治说道:“亦云可知有人这么说过,知耻而后勇,达者为尊?”

闻言,弯腰求助的文治惊的抬起头望着老王爷惊呼道:“老祖宗…”

“实力,永远是生存法则最重要的一条!亦云,我朝对西北从未有过实际控制权,而西北也既是贫瘠之地…亦云可明了?”老王爷转身沉重道。

“老祖宗…是…朕明白了…舍车(ju)保帅!”

老王爷拉着文治坐在冰冷的地砖上,拍拍文治肩膀说道:“这是耻,是我们安逸太久了,让人趁危而入。用这耻换取时间和军械,阻去北方豺狼虎豹,兴办洋务,顺应时代大潮,这是勇。他刘昊天既然也顾及天下人眼色,那么我们就堵住他…让他无颜下口。”

“我大清倾极中央之力,还怕比不过他?届时还能任由他称霸一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国之大中华 最新章节第十二章 混帐中的千岁,网址:https://www.bqg25.org/9743/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