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药丸(2/7)
作品:《华夏立国传》,老曾下这个论断是根据下面几点来看的。
桓温有幸遇到了王猛和谢安这两个“绝世高人”,但是却不能收为己用,最后反而都成了自己的敌人,这真的很让人遗憾。桓温是爱才的,这点勿庸置疑。看他的属下和幕僚就知道了,袁乔,周抚周楚父子,朱焘、朱序父子,车胤,毛穆之、毛安之兄弟,邓遐,江逌等等,当然还有后来的谢安。但是他却无法凝聚成一个成功有效的团队。
在军事上,除了神奇的西征,桓温后来就很少打过漂亮的胜仗了。
在政治上,他利用北伐大败清除了殷浩,但是他的势力和江左朝廷势力在江州拉锯绞杀了(政治斗争)数十年,最为关键的豫州(治芜湖,安徽南部和江苏西部,一直是谢家的势力范围)却始终没有拿下。到后期干脆带重兵坐镇豫州的姑孰(今安徽当涂,南京和芜湖之间)(有点狗急跳墙的味道,呵呵),这才真正有了威临朝廷之势。而这个时候天下都知道桓温可能要“谋逆”了,谢安等名士四处奔走,阻止桓温的野心。不知是谢安的行动有效,还是桓温“别有用心”。占据优势的他最后只是废了司马奕,另立司马昱(主角的老丈人,嘎嘎!)为简文帝,第二年非常惆怅地病逝。
从中老曾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无奈的灵魂,结合桓温的生平,我发现“流芳百世,遗臭万年”和“人何以堪”一样,是壮志(或许是野心)未酬的时候一种无奈之言。素有大志,清楚朝野上下的弊端,想进行一番“大事业”。但是由于自己的出身和环境,瞻前顾后,畏首畏脚,结果上成不了周公,下成不了王莽,中更成不了曹操。
在桓温死后,其幼子桓玄继承其爵位,也继承其“壮志”。最后倚仗其家世名望,在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之乱中脱颖而出,入主建业,还玩了一把“禅位”。谁知却成就了刘裕,而桓家一门也最终烟消云散。
说了这么多,老曾只是想解释在本书中桓温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个非常牛的人,他只是一个在困境中努力实现自己野心和理想的人,但是能力有限,不像穿越过来的主角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桓温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很有可能不容于后世,所以经常向身边人感叹自己的后人会不会有善终。在器重和提拔主角之后,再看到主角那“惊世才华”的时候,他忍不住会想,自己的理想说不定这个人会实现,自己的后人说不定会得到这个人的眷顾和照拂。
3。在本书中,桓温并没有被主角的王八之气一震,最后拜服。桓温只是对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南归世家子弟感兴趣。一个南归的世家子弟,从万里之遥的西域只身回朝,还当上了数千流民的首领,不但安然无恙地南归,还杀了不少路上的赵军。这本身就是一个让人惊叹的事情。当他看到主角,听完主角的一番话后,他被这个和自己有着一样的“理想”,但是看上去要比自己有手段的年轻人给吸引住了。桓温决定提拔他,给他一个机会。其实桓温还是一个不错的人。王猛嘲讽他,不愿跟他混,但是桓温在惊于其才华的时候并没有杀他,还老老实实放他留在“敌地”。谢安为了救兄长放弃只读书不做官的宣言,出仕桓温幕府。谢安处处维护朝廷,累次破坏桓温的“大计”,但是桓温丝毫没有为难谢安。
从这些可以看出桓温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当然是一个有野心的文人。桓温在发现主角这个人才之后肯定要“收入”自己属下,不能让朝廷得去。只是主角最后也成了他的“敌对势力”,继续桓温的“悲剧”。
4.其实在本书中,让主角这么迅速上位的关键不在桓温,而是刘惔,这点大家可能都忽略。刘惔是谁?他和桓温一样,出身世家,只是少年寒贫,靠自身奋斗而出头,也同是东晋司马家的驸马。但是和桓温不同,他是真正的名士,而且还是名士之首。就是牛皮烘烘的殷浩和颇有实力的谢尚,见到他也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夏立国传 最新章节解毒药丸,网址:https://www.bqg25.org/1617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