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尾语:昔年往生(2/9)

作品:《海的故国之云泥

不用写完全部,举一反三即可,每次考试,根本不用复习全部,看看自己整理的逻辑线索与规律细节即可。

那时候,数学作业最多,我们经常怨声载道,身为数学课代表兼常年班级第二名的好朋友ia每天都得替数学老师检查作业,典中点写完了没?

我嫌弃作业太多,而且典中点上的题目我们自己买的辅导书三点一线上也都有规整,我不想重复做,索性就在典中点之类得作业册上面大笔一挥一二三四五abc......

气得好朋友ia经常干瞪眼看我,他很无奈啊......

现在想来颇为童趣,最后中招考试时,成绩出来,我还是比他高,他索性评价我是千年第一他是万年老二......

其实我们外国语学校算是个造星之地,培养人才无数,跟我同届的校友现在有当民谣歌手的,跟我大表弟同届的校友已经是知名女团艺人了。

嗯嗯嗯,我大表弟比我低四届,跟我读同所初中和高中,属于帅气且阳光型男,土木专业高材生,好帅好帅好帅......

二零一零年中招考试省重点分数线606分,我考了630分,有两两三三的失误也实属正常。我以中招考试入学成绩班级前三的名次进入市理工附中这所省重点高中,分在实验二班。

高中的环境其实很压抑,氛围与初中完全不同。彼时我理科成绩也非常好,尤其数学与物理,第一次期中考试,物理还考了满分。第一学期结束前文理分班选择了文科班,因为我不是做题机器,实在受不了理科学习的强度,再加上习惯创作分心,想要学习文史专业,于是选择了文科,当时我们有二十多个班,其中七个实验班,划分两个文科实验班,五个理科实验班。实验一班、四班改为文科实验班,名为实验一班、实验二班,原来的实验二班、三班、五班、六班、七班分别变为实验三班、四班、五班、六班、七班。

我被分到了文科实验二班,也即分班前的实验四班。由于环境压抑,尽管我越来越厌学,可是依然名列前茅,成绩数一数二。变得沉默,可依然经常给同学们讲题,以至于后来我读大学的时候,还曾收到高中同学的微信,她说很感激我那时不嫌弃她成绩不好愿意耐心跟她讲题。

我总是能把一道数学题目、一道自然地理题目讲出好几种思路来,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业规律笔记本也好多本呢,谁叫我懒得做题,如此举一反三省力甚好。余时都在稿本上面写创作梗概去了要不然就是看看肥皂剧。其实文学作品我读得很少,笔力有限,但是天赋创作之才,悲悯之情。

高中期间,曾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

到了高三,整年几乎学不进去,没有正儿八经在私下认真做过任何套题。可谓逆反期。我也不明白为什么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我还是考了班级第一名,不过到了高三下学期,这种状态的后果就是成绩倒退,高考之时考了史上最差成绩,原本老师是按照清华北大的想法培养我,结果我就只考了个普通211,就是刚刚够上那种分数,填报了师范类院校,因为师范类院校比同类高校分数线低。

选专业的时候我就选中文跟历史,在我们省给有中文跟历史名额的院校我跟我妈妈看着填报,然后一志愿二专业录取,到华师读了历史学师范专业,慢着,华东华中华南师范类院校都简称华师......

如果我提前知道大学专业和中学所学原来差别如此大,我可能就不会这么选了。

历史是做冷板凳的,十年功夫朝上大概才是学术研究的真起点。

学业起初繁忙,后来渐觉无趣,彼时我修了英语双学位,业余又在校外语言机构学习西班牙语、法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海的故国之云泥 最新章节卷尾语:昔年往生,网址:https://www.bqg25.org/302843/101.html